低碳,已日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为相应“3060”碳排放国家战略,低碳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正成为一大新趋势,适用于校园场景的低碳课程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
自然之友联合未爱教育共同研发10课时的“低碳校园”PBL(项目式学习)课程现已发布,那么如何在实际的校园场景中运用此工具包呢?
本期直播我们邀请到了从事教育相关行业近10年的瞿菁老师进一步分享工作包实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瞿老师同时也是一名表达性艺术治疗心理咨询师,擅长将环保课题、设计思维、PBL等工具进行有机结合。

低碳第一步:
如何在课堂中引入低碳概念?
低碳概念虽然正在日常生活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群体而言,此类概念仍是束之高阁的文字表述,而非日常生活实践。那么,如何让学生理解低碳概念并在之后的生活中进行实践;如何让身边的同事和学校方面理解低碳课程的开展?课应该怎么上,生活中什么是高碳、什么是低碳,作为讲师自己的热情怎么调动起来?诸如此类的问题想必是低碳课程教学过程开场的痛点。
瞿老师回应道,对于环保领域的新人老师而言,可以采用“逼上梁山”这一方法,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激发学生们对于环保的兴趣,加深对于“环保”理念的理解。同时利用PBL项目式学习方法来设计低碳课程,通过一些体验式的方法,让学生们由体会诞生知识,而非单纯的灌输知识。比如,可以将教学场景设置在学校食堂中,由食物消耗、食物浪费、再利用等可以切身参与的环节让学生们对于食物的溯源有清晰的了解,并联系自身设计可能的资源节约方案。

低碳课程的重难点
基于瞿老师的分享,总结归纳出低碳课程教学的四大重难点
四大重难点
- 01
- 学生们从“知道”到“理解”,再到“行动”之间存在客观差距,因此将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 02
- 学生们如何将宏大的视野聚焦到自身的日常中,比如低碳环保概念如何最终转化为利用水杯、双面用纸等微小实践,将外在知识转化为自身?
- 03
- 老师们如何利用课程工具包建立自己的系统化知识体系?
- 04
- 课程管理中诸如时间管理,课程设置管理上,如何在一个更开放的课堂(PBL课程设计中)氛围中进行课程管理?
什么是PBL课程式学习?
要想回答以上问题并且对症下药,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PBL课程式学习。
1. 什么是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是由学生设计、计划、执行一个完整项目的学习过程,并最终产生一个面向公众的结果。
我们要做的,则是结合“低碳”这个大主题,围绕低碳校园建设、理解碳和我们的关系、学习计算碳排放等课程目标,设计出一套10课时的PBL低碳课程。
2. 具体内容三步走
● 入项活动
一开始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探究的相对短暂的体验活动;
● 问题聚焦
a. 将问题更具聚焦于能够进一步讨论、形成方案的方向;
b. 形成方案,通过头脑风暴、可操作性讨论形成筛选方案;
c. 原型制作,将方案制作出原型;
●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反推问题解决。
3. PBL课程设计的7大标准
●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 持续探究
● 重点知识与技能
● 真实性
● 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
● 反思
● 评论与修改
● 成果公众展示
●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低碳校园”PBL课程
(10课时)内容简述

《第一课:碳和我们个人行为的关系》
对于不认识的同学,可以设计一些破冰活动让大家加深了解,同时进行连锁反应的活动设计,通过A可以产生B,通过B可以产生C。游戏设计上一开始可以不直接和环保挂钩,但是贯穿一些环保理念。比如今天买了一件新衣服,这个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案例:冰川融化的视频,或比如让学生们畅想2060年会怎么样,并通过绘画展示(各学校可以根据具体实践来调整)
《第二课:碳和我们身边事物的关系》
基于上述目标,第二课的主要任务可以让学生们绘制碳地图(场景可以室学校食堂或者操场),了解生活中产生碳排放的相关事物。第二课是更为数据化的课程内容,老师们可以回顾上一场的【校园碳报告测算】内容,了解如何进行碳排放的测算。
《第三课:进一步导入碳理念,在第二课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自身和身边的关系》
《第四课:让学生们发现问题的核心》
在第二课和第三课的了解和探索之后,发掘身边和碳相关的问题,比如食堂中的浪费现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浅尝辄止,高年级学生可以做更深入的探讨。
《第五课至第八课:头脑风暴,形成方案》
《第九课:游园会设计》
《第十课:成果展示》
收集学生的感受和反馈,大家可以一起对课程做一个互评,做一个课程的总结和回顾。

Q&A精华回顾
问:如何在课程实践的开始将碳和学生们生活相结合?
答:1.主要参考第一课时的内容,从小处细节入手,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 连锁反应的设计,让学生们理解蝴蝶效应,如何通过一个和碳不想关的活动引发学生对于低碳或环保的思考。
问:PBL课程强调由体会开始吸收知识,相较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差异,应该如何处理可能面对的课程管理问题?
答:老师们课程管理上要有耐受性,PBL是更为开放性的课堂,课堂纪律是服务于他们是否能完成任务的。
本期直播中瞿菁老师对于低碳校园建如何与PBL课程设计相结合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除了对于概念的明晰和课程设计的考量进行解释外,也对一线教育工作者们更为针对性的问题给予回应。相信本期直播能够为各位教育工作者对于“低碳校园建设PBL工具包”应用中产生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期待未来同各位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创低碳校园!
同时,感兴趣的小伙伴可领取全套课程工具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