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芝松
日常生活中,蜜蜂误入人类生活场所时有发生。普通人对蜜蜂的习性缺乏了解,因此常常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更有甚者,因为主动拍打蜜蜂而导致被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安全指南往下看
你遇到的确实是蜜蜂吗?
很多人分不清蜜蜂、壁蜂、熊蜂、木蜂、胡蜂、隧蜂等不同的膜翅目昆虫。通常来说,胡蜂的威胁较大,应当尽可能远离。而独栖蜂攻击性较小,例如壁蜂。了解不同种类的膜翅目昆虫,有助于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下面内容来自一个地球(OPF)与城市荒野联合编著的手册《长三角城市传粉昆虫记录指南(志愿者版)》,可参考该指南加以辨别。



熟悉蜜蜂习性,
克服无知带来的恐惧
面对蜜蜂个体,
可了解以下几点知识:
1. 蜜蜂只有在个体或者群体(蜂巢)受到威胁的时候才具有攻击性。
蜜蜂的螯针在蛰人之后,会留在人们的皮肤上,螯针连同部分内脏会被拉扯到体外,蜇人之后的蜜蜂也无法存活。因此,对于蜜蜂来说,蜇人的代价是高昂的。一般来说,蜜蜂只有在个体的生命,或者蜂巢的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主动攻击人类。

2. 误入人类生活场所的蜜蜂,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通常蜜蜂会在觅食或者寻找巢穴的过程中误入人类的生活场所,此时的蜜蜂如果个体没有受到威胁(例如骚扰,或者拍打),是不会攻击人类的,并且蜜蜂终究会回归巢穴,因此可以打开窗户让蜜蜂自行飞离。如果蜜蜂因为玻璃的阻隔或者灯光的吸引迟迟无法离去,可以使用容器将其困住并释放到户外,或者用吸尘器将其吸入再释放到户外。
如果有蜜蜂停留在你身上,请不要慌张,这时候的蜜蜂没有蜇人的意图,可以等待蜜蜂自行离去,也可以用手指将其迅速弹走,切忌直接拍打。

由于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面对气流会有不同的反应,普通人辨别不了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因此不建议用吹气的方式驱离蜜蜂。
有时候会出现蜜蜂很亲近人类的情况,即蜜蜂紧跟着人迟迟不肯离开。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是遇到了外出采集盐分的蜜蜂,或者外出寻找新巢穴的侦察蜂。夏季,蜜蜂通常需要外出采盐,而人类流出的汗液中含有盐分,因此此时的蜜蜂容易亲近人类。遇到这种情况时请牢记,此时的蜜蜂没有攻击性,请保持镇定。如果不堪其扰,可稍微跑动甩开蜜蜂。




面对蜜蜂群体,
可了解以下几点知识:
1. 飞迁或者分蜂过程中的蜜蜂,非常温顺。
蜜蜂因为蜂巢出现病虫害或者被破坏而飞离巢穴,称之为飞迁。蜂群群势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老蜂王会与部分蜜蜂会离开原来蜂群,寻找新的巢穴,称之为分蜂。在飞迁或者分蜂途中,蜂群通常会在树上或者建筑物外沿结团。每年的春秋两季,尤其是清明前后,发生这种现象的概率较高,此时的蜂团攻击性很弱,普通人甚者可以将手深入蜂团而不被蜇伤(当然不建议这么做)。一种解释是,此时的蜂群,主要任务是尽快找到新的巢穴,因此不想节外生枝。

2. 烟熏可使蜂群迅速安定
蜜蜂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对烟雾产生了强烈的应激反应,烟雾的气味可以让蜂群迅速进入安定的状态。
因此,在查蜂或者密切接触蜜蜂的过程中,适当燃放烟雾,例如使用养蜂专用的喷烟壶,可以大大降低蜜蜂的攻击性。

3. 蜂群存粮充足,蜜蜂性情温顺;蜂群缺量,蜜蜂性情暴躁。
在缺蜜季节,一般是夏天或者冬天,蜜蜂的警惕性极高,此时如果惊扰蜂群,很容易激怒蜜蜂而被蛰。
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在收获季节,不要取走太多蜂蜜,给蜂群留足余粮;在缺蜜的季节,适当给蜂群补充糖水或者蜂蜜水,让蜂群有足够存粮,都可以让蜂群更加安定,从而降低其攻击性。
4. 晴朗天气,蜜蜂性情温顺;阴雨天气,蜜蜂性情暴躁。
“晒一晒变小可爱”,在养蜂行业流传着这句玩笑话,生动地反应蜜蜂面对不同天气状况时的不同反应。因此,养蜂人一般都会避免在阴雨天开箱查蜂,如果不得已需要在阴雨天查蜂的,都会搭配使用喷烟壶喷烟(参考第2点)以降低蜂群的攻击性。
5.查蜂或者密切接触蜜蜂时,尽量避免穿着深色衣服
蜜蜂在发起攻击时,会优先选择深色的衣物或者毛发作为目标,因此如果与蜜蜂有近距离接触的需要,可选择浅色衣服。这也是蜜蜂蜇人时通常会选择头部的原因。




6. 在蜂巢附近避免快速的肢体动作
蜜蜂的眼睛是复眼,其优点是特别容易识别移动的物体,但是对静物或者缓慢移动的物体反应较为迟钝。因此在蜂巢门口活动时,请确保你动作轻缓,快速的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守卫巢门的蜜蜂的警惕。

7. 如果在蜂巢门口被蜇,请迅速离开现场。
蜜蜂蜇人之后,螯针会留在人的皮肤上,并释放信息素,吸引更多蜜蜂前来攻击,因此,如果在蜂巢门口被蜜蜂蜇到,应该迅速撤离。
蜇伤应对策略
万一被蜜蜂蜇伤,可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以下内容参考了《默沙东诊疗手册》的《蜜蜂、马蜂、大黄蜂和蚂蚁螯伤》章节。
蜜蜂、马蜂、大黄蜂和蚂蚁蜇伤很常见,通常会引起疼痛。
蜜蜂、马蜂和大黄蜂蜇伤的症状:
· 突然烧灼和疼痛感
· 蜇伤部位周围红肿和瘙痒
· 在2至3天内,有些蜇伤会肿到高尔夫球的大小
蜜蜂往往会将其螯针留在您身上。其它的蜂、马蜂和大黄蜂不会将螯针留在您身上。
· 如果螯针留在您的皮肤里,用一个薄的钝边工具(例如信用卡的边缘)刮擦该区域,将其去除。
· 将冰块放在蜇伤部位上(用一块塑料薄布包裹冰块,使其不直接接触皮肤)以减轻疼痛
· 服用非处方药缓解疼痛
· 在蜇伤部位上涂抹药膏以缓解疼痛和瘙痒
虽然人们在被蜜蜂蜇伤之后出现超敏反应(最严重、最突出的过敏反应)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超敏反应,应立即启动应对类似药物(诸如青霉素)、食物(特别是蛋、海产品和坚果)、乳胶(某些手套和气球中的橡胶类型)等引起的超敏反应的应急预案,学校等机构中通常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建议在被蜜蜂蜇伤之后,观察被蜇伤者至少15分钟以上,以判断是否出现超敏反应。如果出现超敏反应,则迅速启动应预案,例如立刻送往医院急救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