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工具包|碳中和主题PBL课程工具包

如果可以乘坐一趟时光机,穿越去到2060,我们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儿童眼中的“2060碳中和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他们会如何思考以及行动去创造这样的未来呢?

01

一、请未来的主人畅想“碳中和”

2020年9⽉22⽇,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会发⾔中明确提出:“中国将提⾼国家⾃主贡献⼒度,采取更加有⼒的政策和措施,⼆氧化碳排放⼒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自然之友联合上海未爱教育面向全国地区的中学(初中及高中),开展“碳中和”主题Mini项目式学习的合作招募。项目还得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业支持。

未爱教育将为上海地区的学校提供线下的3小时“碳中和”主题工作坊,其余地区的学校提供线上3小时“碳中和”主题工作坊。工作坊时间由学校与项目组沟通确定。工作坊的人数在25人左右。工作坊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展开。

2021年3月-4月,未爱教育拟招募5所学校并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工作坊,未爱伙伴负责带领整个工作坊。欢迎学校前来申请,共同推进“碳中和”的未来!没有入选的伙伴,未爱将在5月和大家分享线上工具包,伙伴们可以利用工具包,自行操作工作坊。

02

“碳中和”与学校的关系

1.响应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的精神,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做贡献;

2.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学校开展节能教育不仅可以真正落实节能环保,更能提升儿童的环境素养

3.通过使用“项目式学习”的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儿童关心生活的探索力和行动力。

03

 “碳中和”主题Mini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模块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由学生设计、计划、执行一个完整项目,并最终产出一个面向公众的结果。PBL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模块一:认识“碳中和”目标,寻找“2060碳中和”的可能性

认识2060“碳中和”目标 

一则视频带你认识“碳” 

碳和我–碳排放个人计算器体验 

模块二:提出“如果……就能实现碳中和”的问题

辨识生活中的“高碳”时刻 

设定让“碳中和”成为可能的如果问题 

学习正在发生的黑科技案例,作为方案的基础 

模块三:设计碳中和的未来模型

选择一种原型工具来表达对碳中和的未来的想法 

梳理想法形成三幕剧故事:定义“问题”,阐述解决方案,畅想未来。 

为你的畅想命名 

模块四:成果公开展示及反馈

小组展示原型和想法 

相互反馈&导师反馈 

颁发证书&鼓励后续参与

04

可以预期的收获

学校:

紧跟政策,借助社会力量,推动绿色校园;

提升学校公众形象和影响力;

获得利用创新形式开展环保教育的灵感和支持。

学生:

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提升对现有真实环境的理解;

提升环保意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升自信心和想象力,并真实的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

05

往期情况

面对碳中和,学生们发现:

“今年的寒冬并不是气候变暖被控制了,相反,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是极端气候在敲打我们,提醒我们气候问题日益严峻。”

对于调研,学生们的新想法:

“在调研时,要⽤⼼倾听别⼈在说什么,有问题及时提出,但不要贸然地反对别⼈的说法,因为我们是在做调研,重点是了解别⼈的看法。”

面对问题,学生们的感受:

 “问题改成这样以后,好像我的想法变得更多了!”、“好像这个问题更好哎!”、“相对于回答问题来说,提出⼀个好的问题更重要”

实践案例

上海建平南校

06

报名详情

参与对象:以学校为单位,初中或高中都可以

参与名额:20-25人

参与时长:3小时(需要连续开展至少3小时)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3月31日

费用:该项目由自然之友资助展开,学校不用付费

👇感兴趣的小伙伴关注友伴,领取全套课程工具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